主題教育
當前位置:首頁 > 黨建工作 > 主題教育天天學丨《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56)
時間:2023-09-11 | 瀏覽:106五十六、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
黨中央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已經作出全面部署,要深入抓好落實。這里,我想就其中幾項重點工作講點看法,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
第一,切實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離開了政治性,群團組織就容易產生脫離黨的領導的傾向,就會庸俗化,就會成為一般社會組織,甚至會走向邪路。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這個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關注。
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關鍵是群團組織必須自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黨的群團工作的根本保證,是必須堅持的正確政治方向,也是黨的群團工作的優良傳統。鄧小平同志說,共青團犯一千條錯誤都沒有關系,但是有一條錯誤不能犯,就是脫離黨的軌道。群團組織要始終把自己置于黨的領導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堅決貫徹黨的意志和主張,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在大是大非向賈面前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在關鍵時刻敢于沖鋒陷陣發聲亮劍。
我之所以強調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是因為這個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國內外敵對勢力是絕對不愿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景這邊獨好”的,是絕對不愿看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長期執政的,也是絕對不愿看到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千萬不能天真!在這樣的大政治背景下,就有一些人拿我們的群團組織做文章,質疑或否定黨對群團組織的領導,發出種種奇談怪論。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我們同各種敵對勢力的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有時甚至是很尖銳的。在這場嚴肅的政治斗爭面前,群團組織不能缺位、不能失聲,不能那樣溫良恭儉讓。
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主要體現在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承擔起引導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為夯實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作出貢獻上這是群團組織同一般社會組織的根本區別,也應該成為衡量群團組織工作做得好不好的政治標準。江澤民同志說過:“必須懂得,我們黨所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是人民群眾參加的、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事業,只有相信和依靠群眾。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獲得成功?!睂θ簣F組織來說,誰能把自己聯系的群眾最廣泛最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誰的工作就是做得好,反之就是做得不好。這個標準必須在群團工作中牢固樹立起來,什么時候都不能忽視,更不能淡化和遺忘。
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必須把正方向、引對道路,絕不能犯方向性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群團工作領域的具體展開。這條道路是在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的長期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符合我國國情和歷史發展趨勢。做好黨的群團工作,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全面把握“六個堅持”的基本要求和“三統一”的基本特征?!傲鶄€堅持”就是堅持黨對群團工作的統一領導,堅持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服務群眾的工作生命線,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堅持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叭y一”,就是各群團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團結服務所聯系的群眾、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相統一。
堅持黨的領導,同支持群團組織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是有機統一的。離開黨的領導,群團組織就會迷失方向、丟掉靈魂。歷史上曾出現過“先鋒主義”等錯誤傾向。同時,黨的領導不是代替群團組織,而是要支持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讓黨的領導通過群團組織具體而深入地落實到群眾中去。
堅持黨的領導,不是說群團組織自己什么也不要干了,一切照黨政部門依樣畫葫蘆,那樣群團組織就沒有特點了?,F在,一些群團組織問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等靠要”心理嚴重,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夠。這其中兩方面原因可能都有。一方面,一些黨組織怕出事,不希望群團組織搞自己的活動,捆住了群團組織的手腳。另一方面些群團組織也怕出事,覺得跟著黨組織的活動亦步亦趨最保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這個問題上,要強調兩點。一是黨組織要鼓勵和引導群團組織充分發揮作用,不要覺得群團組織太活躍會給自己惹麻煩,四平八穩最好是群團組織要積極作為、敢于作為,如果只喊口號而不做有聲有色的工作,沒有通過自身努力把黨的意志和主張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那也不能說是堅持了黨的領導,因為你沒有為堅持黨的領導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
第二,切實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先進性。我們黨對自己提出要保持先進性,對群團組織提出這方面的要求合適不合適呢?我看是合適的。我們的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是黨直接領導的群眾組織,承擔著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完成黨的中心任務而共同奮斗的重大責任。沒有先進性,怎么能組織動員群眾前進呢?要參加各類群團組織的所有群眾都做到先進不容易,但群團組織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個成員眾多、有著幾千萬甚至幾億成員的組織,必須把保持和增強先進性作為重要著力點。
我們的工會肩負著引領工人階級跟黨走、使之成為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的使命,決不能成為西方那種“獨立工會”。我們的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決不能成為國外那種自發的或者具有各種政治色彩甚至光怪陸離的青年團體?,F在團員數量很大,初中學生畢業前幾乎全部能入團,如果沒有團員意識和榮譽感,不追求先進性,就容易成為一盤散沙。我們的婦聯組織是由黨領導的婦女群眾組織,必須把廣大婦女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決不能成為國外的那種女權組織、貴婦人聯合會。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先進性,必須牢牢把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緊緊圍繞和國家工作大局,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走在時代前列在改革發展穩定第一線建功立業。要以先進引領后進,以文明進步代替蒙昧落后,以真善美抑制假惡丑,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高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黨執政的堅實依靠力量、強大支持力量、深厚社會基礎。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先進性,必須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謀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所開展的各種活動,多做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工作,多做統一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進感情、激發動力的工作。群團組織要自覺成為在群眾中、在基層凝聚人心、堅守前哨、沖鋒陷陣的戰隊、工作隊,組織動員廣大人民群眾自覺捍衛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一個是要有強大凝聚力,把人緊緊攏在一塊兒;一個是要有強大戰斗力,能夠打硬仗打難仗、打苦仗。這是黨對群團組織的十分重要的要求服務群眾、維護群眾權益的大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手中,哪里的群眾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哪里的群團組織就要站出來說話。同時,做這些工作不能站在純服務、純業務的角度,必須同群團組織履行政治職責緊密聯系起來,高舉旗幟,鞏固陣地,爭取人心,而不能讓那些別有用心的組織和人與我們爭奪群眾。能不能做到,那就要看戰斗力如何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為群團組織維權撐腰壯膽,加大對群團組織的支持力度,幫助群團組織在群眾中樹立威信。
我說過,網絡已是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F在,網絡是一個巨大的輿論場,各種聲音魚龍混雜、真假難辨正面的聲音出不來,負面的東西就會大行其道。我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就講過,做工作不僅要看到有形的對象,而且要看到無形的對象;開展網絡斗爭加強網絡管理、弘揚網上主旋律,共青團義不容辭。前不久,少數人在網上褻瀆邱少云等革命烈士,幾十萬團員青年在網上發帖駁斥,正氣壓倒了歪風,做得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要下大氣力開展網上工作,亮出群團組織的旗幟,發出我們的聲音,對模糊認識進行引導,對錯誤言論進行駁斥,讓群眾能在網上找到自己的組織、參加組織的活動。我們有八千七百七十九萬黨員、二億八千多萬工會成員、八千九百多萬團員,還有”半邊天”,一人發一條網上信息,那就會產生巨大正能量。群團干部和骨干應該在戰斗中成長,網上輿論斗爭就是群團組織必須抓好的一個很重要的戰場。
第三,切實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離開了群眾性,群團組織就容易走向官僚化、空殼化。列寧說:“只靠共產黨員的雙手來建立共產主義社會,這是幼稚的、十分幼稚的想法。共產黨員不過是滄海一粟,不過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而已。”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群眾當配角、當觀眾。群眾心里沒有群團組織,不積極參與群團組織活動,或者群團組織覆蓋面越來越窄,那就等于削弱了做黨的群團工作的基礎。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必須克服重“精英輕“草根”的傾向,更多關注、關心、關愛普通群眾。要克服自彈自唱、自娛自樂、隔空喊話、封閉運行的傾向進萬家門、訪萬家情、結萬家親,經常同群眾進行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的零距離接觸,增進對群眾的真摯感情。要克服以主觀想象代替群眾真實需求的傾向,把握群眾所需所急所盼,少搞一些強加于群眾的活動,多提供一些對路的服務。要克服以點代面、以服務和維權的個別成功案例來包裝整個工作的傾向,全面了解所聯系群眾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必須大力健全組織特別是基層組織。組織是群團凝聚群眾的陣地。群團基層組織處在群眾工作第一線。長期以來,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組織體系。目前工會有基層組織近二百八十萬個、職工幫扶中心和站點二十多萬個,共青團有基層組織三百八十多萬個,婦聯有基層組織將近一百萬個、城鄉“婦女之家”七十多萬個,這是黨在基層開展群眾工作的強大組織網絡,世界上任何政黨都比不了。
同時,也要看到,隨著群眾就業、生活、聚集方式日益多元化,群團組織覆蓋不到、覆蓋不全的問題日益凸顯。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城鄉社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基本上是覆蓋的,而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新領域新階層中,盡管這些年作了很多努力掛了不少牌子,有數據,有報表,實際上還存在大量沒有覆蓋的盲區和“飛地”,工作沒有成氣候,不少基層群眾感覺不到群團組織的存在。
我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講過,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目前在有的地方我們的工會組織吸引力不夠,特別是對青年職工、農民工等吸引不夠,還不如一些民間組織發起的活動。我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也講過,現在很多青年人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社區里,在網絡空間里,在農民工、個體工商戶、網民、“北漂”、“蟻族”里,尤其是那些自由職業者、網絡意見領袖、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演員歌手、流浪藝人等種類繁多的新興群體,里面有很多有本事的人,有的甚至可以一呼百應。對他們的工作做不好,他們可能成為負能量;對他們的工作做好了,他們就可以成為正能量。隨著社會發展,這類人群將會越來越多,群團組織必須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努力去做他們的工作,而不要排斥他們、拒絕他們、疏遠他們,不要讓他們游離于群團組織之外。
“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比罕娏鲃宇l繁、分布不斷變化,群團組設置必須及時調整。要鞏固已有的組織基礎,加快新領域新階層組織建設,形成完善的組織體系,實現有效覆蓋工會、共青團、婦聯要探索以多種方式構建縱橫交織的網絡化組織體系,做到哪里有群眾、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組織,怎么有利于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組織。比如,現在農民工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數量龐大那工會就要加大做農民工工作的力度,最大限度把農民工吸收到工會組織中來,使他們成為工人階級堅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必須建立健全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密切聯系群眾是群團組織建設的永恒主題。毛澤東同志說過:“動員群眾的方式,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官僚主義的領導方式,是任何革命工作所不應有的······要把官僚主義方式這個極壞的家伙拋到糞缸里去,因為沒有一個同志喜歡它。每一個同志喜歡的應該是群眾化的方式,即是每一個工人、農民所喜歡接受的方式?!比簣F組織不能坐在機關里做工作,而是要擺脫文山會海、走出高樓大院,群團干部特別是領導機關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爭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忠實踐行者、黨的群眾路線的堅定執行者、黨的群眾工作的行家里手。
工會、共青團、婦聯開展的機關干部下基層活動要常態化、制度化,成為每個干部的習慣和自覺,大部分工作時間要到工人、青年、婦女中去。下去了,不要走馬觀花,不要蜻蜒點水,不要前呼后擁,而是要深入其層群眾,掌握第一手材料,推動解決群眾需要解決的同。我在福建工作時,堅持抽時間交各種群眾朋友,其中有農民、司機、炊事員,還有修腳師傅。群團機關干部要建立基層聯系點,同困難群眾結對子。要以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加的形式和方法開展工作,組織活動請群眾一起設計,部署任務請群眾一起參與,表彰先進請群眾一起評議。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必須堅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層。群團領導機關要改革和改進機關機構設置、管理模式、運行機制,減少中間層次,不要疊床架屋,要更好適應基層工作和群眾工作需要。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要堅持重心下移,力量配備、服務資源向基層傾斜,上級群團機關可以擠一點編制,減上補下;縣一級整體盤子里調一點編制,充實工會、共青團、婦聯組織。要抓好基層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落實他們的待遇,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鶎尤簣F組織要立足自身挖掘潛能,善于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把神經末梢搞敏感,把毛細血管搞暢通。聯系和引導相關社會組織,是群團組織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些年來,各類社會組織發展迅速,在群眾中影響不小。要接長手臂、形成鏈條,使群團組織成為黨聯系社會組織的一個重要渠道。從各地實踐探索看,這項工作可以有多種方式。一是自己建,在一些關鍵領域、重要群體中培育群團組織直接領導的社會組織。二是聯合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基層組織可以合作建立社會組織。三是引導好,把社會組織吸引在群團組織之下,不求所屬,但求所用。四是“打楔子”,在具條件的社會組織中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基層組織。要通過多種方式,使大大小小的社會組織成為群團組織的二傳手、三傳手、四傳手,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社會各領域。這項工作要謀定而后動,不能一窩蜂,有條件的地方和群團組織可以開展試點。
保持和增強群團組織的群眾性,還要注意群眾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問題。群團組織作為群眾自己的組織,群眾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是兩個最為重要的要素。缺乏群眾的廣泛性,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群眾代表性太窄,不利于群團組織吸引群眾、號召群眾、開展工作。群團組織是群眾組織,如果“高大上”的人比例過高,群眾就會感到高不可攀,就會有距離感、隔膜感,那還怎么聯系群眾?這就是莊子所說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span>
群團組織要更多把普通群眾中的優秀人物納入組織多一點“下里巴人”,少一點“陽春白雪”。在群團組織的常委、委員、代表以及內部工作部門人員的安排上,要明顯提高基層一線人員比例,合理確定領導干部、企業家、知名人士等的比例。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可以發揮作用,也應該支持他們更好發揮作用,但不一定都要聚集到群團組織中來,可以發揮作用的地方多得很!這個問題要逐步加以解決,讓廣大人民群眾從心底里感到群團組織是自己的組織。
著作簡介:
《習近平著作選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為開卷篇,其他著作按時間順序編排。第一卷收入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這段時間內的重要著作,共有講話、演講、指示、批示、訓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開發表。
《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2015年7月6日)這是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講話的一部分。文中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團工作,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保持和增強黨的群團工作的政治性,關鍵是群團組織必須自覺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群團組織作為一個整體,必須把保持和增強先進性作為重要著力點。不追求先進性,就容易成為一盤散沙。群眾性是群團組織的根本特點。群團組織開展工作和活動要以群眾為中心,讓群眾當主角,而不能讓群眾當配角、當觀眾。
來源:共產黨員網
- 聯系方式
-
電話: 0551-63655127 63655160(招商) 傳真: 0551-63655121 郵箱: hfbhjfgs@126.com 地址: 合肥市包河區上海路與龍川路交口西南角